康奈尔法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笔记方法,涵盖了从课堂记录到课后复习的全过程,下面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
首先,将笔记本分成三个部分,我把这三部分总结为「 右大左小下长 」。右边部分占整个页面 70% 的篇幅,叫作「主栏」;左边部分是「副栏」,下方部分是「总结区」,这两部分各占整个页面 15% 左右的空间。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把纸面设置成「左大右小下长」。
将整张页面划分好后,我们便可以开始康奈尔笔记法的第一个步骤。以下我列出了五个以 R 开头的单词,因为康奈尔笔记法还有一个别名,叫「5R 笔记法」。这五个以 R 开头的单词,也分别对应了康奈尔笔记法的五个关键使用步骤。
康奈尔笔记法示意图
第一个 r 是「record」,记录。 上课听讲时,我们在右边的「主栏」中实时记录老师讲课的内容,着重参照课堂板书记下新知识点和案例,但无须逐字逐句「听写」老师的上课原话。所以这一步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上课记笔记」。
第二个 r 是「reduce」,简化、简写, 对应康奈尔笔记法的第二步。下课后尽快抽出 10—15 分钟,复习上课时在主栏记录的笔记内容,再将里面最核心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以关键词、关键短语和短句的形式写入左边的「副栏」中。这也是康奈尔笔记法从课上延伸到课下的第一步。
第三个 r 是「recite」,背诵、记忆。 在这一步我们该做什么呢?顾名思义,要通过一定的记忆工作,完成对课堂所学的复盘和巩固。在上课当天结束前,再次抽出 10—15 分钟,拿出笔记本,用手遮住主栏,只看副栏中的关键摘要,然后尽可能完整地复述并记忆课堂内容。
第四个 r 是「reflect」,思考、回顾, 也是第三个步骤——recite 的延伸。在这个环节只需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把自己的听课随感和上一步复习笔记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写在页面下方的「总结区」里。
第五个步骤(也是康奈尔笔记法的收尾步骤)是「review」,复习。 在听课后的几天里,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 n 次、每次 10—15 分钟的笔记复习。这里的「n」完全由你决定,如果在经过前面几步后对课堂所学仍然掌握不好,则可以多次复习;反之,则可以「一遍过」。复习时,尽量先看副栏里的关键知识点摘要,努力回忆相关内容,之后再回到主栏,仔细回顾全部知识点和对应的细节。我更建议大家把康奈尔笔记本和教材、习题集、试卷结合起来复习,尽力避免遗漏知识弱点和盲点。关于复习的详细方法可以移步阅读第 4 课(33 页)。
可以说,康奈尔法是我自己用得最顺手的一种笔记方法,其完整性尤其有助于知识点的巩固。每一次完成从做随堂笔记,到课后及时整理归纳,再到之后多次循环复习的过程,我都会觉得特别踏实、安心。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大一上学期开学时上微观经济学课,那是我人生中头一回用全英文学习经济学,起初颇为不适应,上课时也常有知识点听得似懂非懂、模棱两可。但多亏了康奈尔笔记法的五个步骤督促自己按时进行课后总结、回顾和复习,我才得以及时弥补了各种知识漏洞,也才能在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中拿到了全班为数不多的 A。
在这里一并分享我在大学课堂上做过的康奈尔笔记。 耶鲁是全英文上课,因此我的这份笔记里没有中文,大家不妨顺便练练英语阅读。
另外,如果你最近实在忙到没时间完成康奈尔笔记法的五个步骤,也可以试试康奈尔笔记法的简化版——「关键知识点记录法」。这种方法把页面分成了左右两部分。我一般习惯把占页面 80% 的「课堂笔记区」放在左边,20% 的「课后关键知识点提炼 + 复习区」放在右边。下面随附这种方法的示意图和简单讲解:
关键知识点记录法示意图
无论是康奈尔笔记法还是简化版的关键知识点记录法,其亮点都在于覆盖了从课堂听讲记笔记到课后归纳和温习的全过程,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新知识的反刍和内化。不过大家仔细想想,这两个方法是否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呢?
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么用于做随堂笔记的「笔记区」就有待完善。结合上课场景,想想有什么可以优化的点?
通常而言,老师在一堂新课上会讲解不同内容,即使只围绕单一知识点讲课,也会涉及知识原理/概念介绍、例题讲解等不同方面/环节。在使用康奈尔笔记法时,我们主要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做笔记,即:老师讲到哪儿,我们就记到哪儿。
除了基于老师讲解的时间先后做随堂笔记,我们还可以尝试以一节课覆盖的不同内容为线索做笔记,而这也是「主题分类笔记法」的精髓。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大家就能「秒懂」:哈佛商学院的每节课通常会围绕一个商业案例展开深度研讨。在每节课的 90 分钟(或更长时间)里,教授一定会把商业案例拆分成几个不同板块(也可称为环节/主题)来讲解,最常见的划分是:
1.案例主角(比如公司 CEO、投资方、用户等)的讨论与评估
2.案例关键矛盾点(比如企业治理触犯了当地法律法规)和解决方案的分析
3.案例所涉及商业原理(比如市场份额增长战略)的讲解
4.下课前的「问与答」环节,或课堂嘉宾分享环节
因此,根据这些「高度可预测的」主题分类,我会提前把笔记本页面划分成「n 宫格」(n≥2),每格对应一个课堂环节,比如上面举例的划分方式。在上课时我会高度专注,跟紧教授的节奏,每进行到一个环节时,就在相对应的格子里做笔记。
主题分类笔记法示意图
经过分门别类后,课堂上的不同所学就更加一目了然了。课后我们也能轻而易举地对照着笔记,评估不同主题内容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复习。
只要稍作思考就会发现,主题分类笔记法适用于任何科目。比如:
· 一节语文课可以划分成:
1.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写法赏析等)
2.作者(生平、写作风格等)
3.语言知识(文法、字词表达等)
· 一节理科课(数理化生)可以划分成:
1.基本公式定理
2.延伸变体公式定理
3.基本公式对应例题
4.延伸变体公式对应例题
· 一节外语课可以划分成:
1.词汇与句型
2.语法点
3.口语表达与发音
4.听力练习
同学们可以在读完本篇后,任意选取一节课做主题划分,在下次上课时尝试主题分类笔记法,相信会有耳目一新的体验。
提到记笔记,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笔记本必不可少」,然后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坐在教室里边听讲边奋笔疾书的情景,又或是阅读时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儿,一丝不苟做读书笔记的样子。总之,记笔记 = 郑重其事地做记录。
但其实,做笔记的方法远不局限于康奈尔笔记、主题分类笔记以及精读时的笔记。我们没法无时无刻不带着笔记本,却应该尝试随时随地通过记笔记来巩固日常所学。
「移动笔记法」就是一个更加轻松、灵活的记笔记方法。「移动」对应的是英文中「portable」一词,也就是「便携的、可移动和携带的」之意。笔记如何「移动」起来呢?这就有赖于记笔记的工具了——便利贴和闪示卡。便利贴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些正方形/长方形的彩色贴纸是文具店里拥有极高人气的存在。「闪示卡」的英文是「flashcard」,在西方国家尤其流行,是几乎每个学生的必备学习工具,和便利贴的差别在于不带贴胶,主要由学习者随身携带使用(比如放在口袋里)。
移动笔记法相较传统笔记法的一大优势不言而喻:可以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使用。另一个优势也很明显——无须耗费过多时间和笔墨做详细记录,只需把涉及知识点的关键词、关键定理等言简意赅写在便利贴/闪示卡上即可。
这个方法既适用于课堂听讲做记录,还能在考前冲刺复习时发挥奇效。当同学们备战重要考试时,需要复习的知识点繁杂琐碎,还经常四散在课本、教辅、笔记本等各种学习材料里。这时候就可以把关键知识点写在便利贴上,再将便利贴贴在醒目区域,比如书桌上、床头柜上或者冰箱门上,之后每次经过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查看和复习。
下方图展示的是我在哈佛宿舍的一面墙,上面贴了两种颜色的七张便利贴,一种颜色对应一门课,记录的是我过去一周时间里在商业战略课和创业课上学到的「热腾腾」的核心知识点,每天都能轻松查看。根据对课业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平均每周贴 5—10 张便利贴笔记,第二周再更换新的贴纸,用于记录和温习新一轮的知识要点、难点。通常而言,我不会让便利贴「过周」。也就是说,前一周记在便利贴上的内容必须在当周结束前理解透彻,绝不拖延到下一周,以致变成「慢性疑难杂症」。
用闪示卡做关键知识笔记的方法略有不同。首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 flashcard;随后在卡的正面写下一部分信息,在背面写下另一部分信息。比如,正面记录一个问题,背面写下针对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以及所涉知识点。如果用闪示卡笔记法背单词,就可以在正面写中文释义,背面写相对应的英文单词、音标、词性和例句。最后,把准备好的闪示卡放在书包或口袋里,随时拿出来复习、自考。高三上学期用 10 天攻克 4000 个 GRE 难词时,我就买了厚厚两大摞闪示卡,每天睡前抽出 10—15 分钟,把尚未背会的单词一一记到卡上,在之后几天里不断回顾自测,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我在哈佛宿舍墙上的便利贴笔记
不管是用便利贴还是闪示卡,移动笔记法都可以帮我们提高在碎片时间里的学习效率,非常好用。用这个方法一周也许觉察不到明显变化,但如果能坚持一个月、半年、一年,你一定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夯实所学、获得长足进步。
除了以笔和纸为工具的各种常规方法,我们还可以稍作创新、另辟蹊径,以录音的方式记笔记。在「记忆法」这篇里我介绍了「多感官刺激记忆法」,讨论了通过动用多种感官来提高记忆功效。其实,这种办法在做学习笔记时同样适用。
很多同学都有同样的苦恼:
「我当然想在课堂上又快又好地把老师的讲解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可是要么自己写字速度太慢,要么老师讲得太快,要么一个知识点太冗长,做笔记真的来不及啊!」
这个时候,「录音笔记法」就能发挥作用了。具体如何操作呢?上课时,老师正在讲解的某个知识点内容庞杂,还下分了若干个小知识点,你没法一一记在本子上。这时候别着急,你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听讲,尽可能不遗漏任何一个核心要点,并且争取把大部分内容听懂。在专注听讲的过程中,为了辅助记忆,你也可以把老师讲解的要点以短句或关键词的形式记在本子上,但注意:一定不要让写字耽误了听讲。同时,明确好老师当前所讲的知识点对应了教材的哪一章、哪一篇、哪一页,越精确越好。
下课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接着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完整、详细地复述一遍,并录成音频存在手机上。保存时记得在文件名中把学科、日期和相关知识点标注清楚。做完这一份「录音笔记」后,你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比如独自吃饭时、坐公交车搭地铁时,随时播放回听,从而达到反复温习的目的了。当然,在对课堂所学进行复述录音时很难一帆风顺,难免会在课堂上没听懂的地方卡壳。此时你可以暂停录音,再次回顾教材中的相关讲解;如果依然在理解上有困难,就该立刻把疑难问题记下来,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录音笔记法更适用于文科范畴,尤其是经常要背诵大段知识点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科目。打个比方:中学历史课上的一个经典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其对之后中国革命的影响」,这个问题的满分回答包括几个大点和若干小点。除了可以把老师的课堂讲解和板书记在笔记本上,或者直接背诵教辅书里的标准答案以外,你还可以把这个知识点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一遍,并录音保存好,在碎片时间里回放温习,通过刺激听觉来加深记忆和理解。
即使你是住校生,学校禁用手机也没关系,你依然能在回家时使用录音笔记法。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这个方法虽然听上去有些「非主流」,但的确有「神奇功效」。
我在上面介绍「录音笔记法」时提到了一个广泛痛点:课堂节奏和老师语速太快,大家做笔记经常会来不及;如果逐字逐句记录完整,就可能无法跟上后面的讲解。我在读大学时也有过类似经历,尤其对一位讲起话来像说绕口令,并且带着浓重南亚口音的印度裔经济学教授印象深刻。为了能跟上这位教授的课,我当时自创了一套缩略词集&符号表,专门用于在节奏飞快的课堂上记笔记,效果很好,在这里一并分享。但我的这一套内容更适合英语学习环境,所以同学们也可以稍加参考,再做一套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的缩略词集&符号表。
LEO 的缩略词集&符号表
∵ 因为(because)
∴ 所以(therefore)
☆ 重点(key point)
= 等于(equal)
≈ 大约(about)
> 大于(more)
< 小于(less)
△ 变化(change)
+ 加、并且(plus,and)
↑ 增加(increase)
↓ 减少(decrease)
etc.等等(etcetera)
w/有(with)
w/o 没有
i.e.即(that is)
&和(and)
Ans.答案(answer)
esp.尤其(especially)
e.g.举例(for example)
vs.对抗(versus)
?问题(question)
ps.附注(post script)
总结:
康奈尔笔记法 (又称 5R 笔记法)
覆盖从课堂笔记到课后复习的全过程,分为 5 个关键步骤:
· Record,记录
· Reduce,简化、简写
· Recite,背诵、记忆
· Reflect,思考、回顾
· Review,复习
延伸:关键知识点记录法
主题分类笔记法:
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主题/环节/板块,把笔记本页面分成几块(n 宫格),每格内的笔记对应一个主题。
移动笔记法:
将知识点言简意赅地写在便利贴或闪示卡上,再把便利贴贴在醒目的地方,把闪示卡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查看。
录音笔记法:
上课时专注听讲,课后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详细、完整地复述课堂所学并录音保存,之后回听复习。
备案号:YX11DwYwDXo
原网址: 访问
创建于: 2022-07-14 14:36:14
目录: default
标签: 无
未标明原创文章均为采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无需和我联系,请注明原出处,南摩阿彌陀佛,知识,不只知道,要得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