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皮为什么会跳? - 知乎

眼皮跳,在中医上,有一个疾病名"胞轮振跳";在西医上,一般指眼睑痉挛

【胞轮振跳】

1、胞轮振跳:上胞或下睑不能自控地搐惕瞤动的一种疾病,俗称眼皮跳或眼眉跳,多见于成年人。临床多见于成年人。若偶尔发生,不需治疗,可以自愈;若跳动过频或久跳不止,则须调治。

2、主要病因

(1)久病过劳等损伤心脾,心脾两虚,筋肉失养而困动。

(2)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拽胞睑而振跳。

3、治疗原则

补养心脾,养血熄风。

证治分类:

(1)心脾血虚

症状:胞睑振跳,时疏时频,劳累时重。兼心烦失眠,怔仲健忘,食少体倦。

治法:补养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黄芪、茯神、龙眼肉、当归、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2)血虚生风

症状:胞睑振跳不休,或与眉、额、面、口角相引,不能自控。

治法:养血熄风。

方药:当归活血饮加减。

常用药:当归身、川芎、熟地黄、白芍、生黄芪、防风、薄荷、羌活、僵蚕、天麻、钩藤、全蝎、蜈蚣。

4、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可用攒竹、承泣、四白、丝竹空、风池、地仓、颊车、足三里、昆仑等穴。

(2)局部按摩或梅花针点刺亦可应用。

5、调护

(1)避免过劳和用眼过度,注意休息。

(2)注意饮食调养。

(可参考相关百科:胞轮振跳_百度百科

【眼睑痉挛】

1、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不自主的面神经支配区肌肉的痉挛和抽搐,多发于中老年人,是是神经科疾病,给患者精神和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也极其影响美观。它没有下面部肌肉的阵挛性抽动。持续痉挛时间可长可短,痉挛的表现为非意志性强烈闭眼的不断重复。许多睑痉挛病人在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前已忍受了相当长时间的痛苦,而且常因误诊耽误了及时治疗。

2、可能原因:

①脑干上部基底核异常;

②脑内胆碱能系过度活跃;

③多巴胺受体超敏。

3、发病机制

(1)中脑及基底核过度活化,使参与眼轮匝肌反射的脑桥髓内中间神经元过度活动所致。

(2)多巴胺受体超敏,反应过度

(3)基底核等脑内胆碱能神经系过度活跃病理:Garcia-Albea等(1981)报道的眼睑痉挛和Meige综合征的尸解病理无异常Ahrocchi等(1983)报道1例Meige综合征在纹状体背侧有斑块状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Zweig等(1988)报道1例Meige综合征在脑干处核群(黑质致密部、蓝斑缝核、脑桥脚核)中有较严重的神经元脱失;在黑质和蓝斑中有少量细胞外神经黑色素(neuromelanin)着色的黑质中神经原纤维缠结较少。

4、治疗方法

(1)外科手术:现在采用的方法是微血管减压术(MVD),适用于原发性眼睑痉挛,应排除继发性病变,且无面神经损伤病史、无严重全身性疾患,其效果明显,风险却较大。

(2)物理疗法:是目前针对性很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补充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其复发率也很高。

(3)药物治疗:传统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安定等,但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可有头晕、嗜睡、走路不稳以及皮疹、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因此,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功,一旦出现白细胞减少则需立即停药。

(4)针灸调理:目前大部分患者确诊后都会选择针灸治疗,但是针对眼睑痉挛使用针灸并不合适,因为此病本身就怕刺激,有时针灸反而会加重病情,即使见效日后复发可能性也极大。

(5)封闭治疗:以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临床可采用酒精进行局部封闭,近几年来,肉毒杆菌毒素A被广泛应用于封闭治疗,但其副作用明显,如眼球发干、上睑下垂及重度面瘫等,另外,对于植物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可导致心慌、心悸和血压升高。

(可参考百科: 眼睑痉挛_百度百科

--


原网址: 访问
创建于: 2021-10-21 14:56:38
目录: default
标签: 无

请先后发表评论
  • 最新评论
  • 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