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干事的人越多,利益越大,没有参与感越容易被边缘! - 知乎

《资治通鉴》第13卷 汉纪五

汉高后(吕太后)八年(辛酉,公元前180年)

【原文】(可直接跳过看解析)

相国吕产等闻之,乃遣颍陰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陽,谋曰:“诸吕拥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陽,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译文】(可直接跳过看解析)

相国吕产等人闻讯齐王举兵,就派颍陰侯灌婴统兵征伐。灌婴率军行至荥陽,与其部下计议说:“吕氏在关中手握重兵,图谋篡夺刘氏天下,自立为帝。如果我们现在打败齐军,回报朝廷,这就增强了吕氏的力量。”于是,灌婴就在荥陽屯兵据守,并派人告知齐王和诸侯,约定互相联合,静待吕氏发起变乱,即一同诛灭吕氏。齐王得知此意,就退兵到齐国的西部边界,待机而动。

【解析】

吕太后死,齐王立即起兵造反。

本应该向长安进发的,却在和灌婴在荥阳停了下来。

不但停了,而且还退回了齐国。

灌婴到底如何说服齐王不得而知。

但是,齐王这个举动却彻底让他失去了登顶帝位的可能。

通晓历史的都知道,诸吕之乱后,功臣派并没有拥立出力甚多的齐王登基,而是拥立代王刘恒(汉文帝,汉武帝的爷爷)登基。

中间功臣派的考量后面会分析。

但是,出现这个结果和齐王自身也有莫大的关系,因为他犯了这三个错。

1.信息迟缓

齐王在和灌婴沟通之后,把部队撤回齐国。

主动向后退看似是给诸吕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敢铤而走险发动作乱。

但同时也让齐王在获取信息上也更加不利。

长安发生了什么,齐王来不及反应。

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

2.参与隔绝

诛灭诸吕的主战场在长安。

按照齐王的计划不难猜测,多半是攻入长安诛杀诸吕。

现在齐王不但没有继续朝着长安进发,反而还后退。

这样无法参与到诸吕的诛灭行动中。

这等于从一个首倡者变成配角,干脆下场观看,连摇旗呐喊都没有。

既然齐王没有参与,那么齐王又如何在最后分利益的时候获得话语权?

灌婴对齐王的说法,或许真实的目的就是让齐王按兵不动,别让他进关中。

3.被动等待

灌婴说,要等吕氏叛乱之后再一起打,齐王就信了。

其实大可不必,之前刘邦说过“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就是最好的发兵借口,压根就不需要等到长安那边的消息。

甚至退一步,长安越乱反而对齐王越有利。

结果齐王不但没有用这个借口,反而还要等消息。

等功臣派给消息,万一不给呢?万一给的是假消息呢?又万一让你罢兵呢?你是听还听不听?

这一退,主动权全没了!

齐王起兵,别管他初心是什么,行为实质就是造反,没有后路可言。

除非最后齐王成为皇帝,否则造反的事必然要追究。

时间往后,诸吕之乱平定同年(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登基。

公元前179年中齐王刘襄病逝、公元前177年朱虚侯刘章病逝。

说是抑郁而终,到底有没有内幕谁知道呢?

如果齐王起兵一开始就打出刘邦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旗号,快速进兵关中。

搞不好帝位的归属还真犹未可知。

【启发】

看起来好像上面这段故事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其实这段故事还是很有启发的。

咱们就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领导搞个重点项目,你也是其中一员,这是好事。

但是,领导没给你安排工作,让你先做其他的等消息。

而其他人则分配了事情,你一点事情都没安排。

期间,开会没叫你,各种关键节点不也找你。

除了你有一个名字在其中,你根本没有参与。

你以为可以不做事最后分功劳权当镀金。

真有你想的这么美吗?不是不可能,前提是你得有关系背景来施加影响。

比如西游记中白龙马,就是纯度金来的,取经过程只出现过两次,其他的时候都是以白马状态出现,谁知道真是小白龙还是普通白马。但人家老爹是龙王。

你要没关系背景施加影响,最后项目成了,不给你好处天经地义,反咬你一口说你不干事就是混都可以。

当然这是举个例子。

对于上面的故事,最大的启发第一点就是,凡是咱们自己要主动一点,别指望别人会想着咱们。

其次,避免被踢出局或者边缘排挤,主要还是要做到这几点。

1.中心要有人传递消息,保证消息畅通,有利于决策,当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响应。

2.贴近权力。所谓贴近权力,并不是贴近领导、拍领导马屁之类的。而是要在相关的地方进行卡位、站位,确保自己有一席之地,别被排挤出权力中心。

3.获得选择权。如果是别人给你的,你没得选,但是你自己争取的亦或者主动参与的,那么你最起码还能够有选择权。前者只能逆来顺受,后者还能够辗转腾挪。

总之,等待是因为局势不明朗,但并不是干等,手中必须有选择权和主动权才行。

否则,等着等着,事就黄了。

——END——

写文不容易,希望您能点个赞支持一下!


原网址: 访问
创建于: 2020-12-01 14:20:47
目录: default
标签: 无

请先后发表评论
  • 最新评论
  • 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