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一定会经历的5个敏感期,千万别忽视 - 知乎

“快被他逼疯了……”

去表妹家玩,她指着自家3岁的儿子朝我诉苦。

原来,小家伙最近脾气大变:

喝酸奶,吸管扎出来的孔一定要在正中间;
馒头一定得完好无缺才吃,少了指甲盖大的皮都不行;
饼干掉了一小块,大哭:坏掉了,你快给我变回去;
因为马桶上米粒大一点黄渍,死活不上厕所,嫌脏。

表妹苦笑:“怎么养了这么个娃,太难伺候了,太折磨人了!”

她的感受我懂,当妈的,谁没经历过这些呢?

也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不是孩子太作,而是他的追求完美敏感期到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求食物必须完整,使用的东西要完好,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就会难过。事实上,孩子6岁前出现的敏感期有很多。

家长提前了解,才能在孩子做出令人抓狂的事情时,淡定面对,合理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形形色色的敏感期。

2-3岁左右,自我意识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里指出,从2岁开始,儿童发现自己同世界实际是分离的,自我开始萌芽,便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

具体表现在:极具占有欲,什么都是“我的我的”,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碰,更不愿意主动分享。

儿子之前去邻居家玩,一拿玩具,她家2岁半的女儿就抢:“我的!”

儿子要看书,她也要争:“我的!”

连儿子自己带过去的小车,她也夺过去:“我的!”

哪怕她自己不想玩的东西,也不让儿子碰。邻居有些尴尬,觉得孩子太自私了。

其实这都是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常见表现,和自私、霸道、小气毫无关系。孩子是在通过占有自己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

《妈妈是超人3》中,霍思燕说嗯哼:“他现在有自己的领地,包括我是他的,不是爸爸的,分得好清楚。”

有一天杜江回家,嗯哼甚至不让他和妈妈睡,一句“你出去,你到客厅去睡”,将爸爸赶了出去。

这里的嗯哼,其实也不是嫌弃爸爸,而是他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了,认定妈妈是他的私有财产,别人不能靠近。

对于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家长不谴责孩子的行为,不给孩子贴标签,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好。

当孩子动手抢时,引导他用语言解决问题:我不同意他玩、我不想分享。

当孩子占有别人的东西时,帮他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告诉他自己的东西自己能做主,别人的东西,他不能动。

当孩子不愿分享时,不强迫,但可以鼓励他交换,在做到后及时赞美,正面强化他的交换行为。

2-4岁左右,秩序敏感期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指出,儿童天生就有秩序感,喜欢遵守规则,按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来整理环境、把环境秩序化。

具体表现在:当自己认定的秩序被破坏时,会哭闹;为了维护秩序,会要求一切重来。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行为,妈妈群里的很多人定义为“强迫症”,可以说是很形象了:

坐电梯,自己按了楼层键,忘了让他按,不行,出去重来;
吃饭,往他的餐盘里不小心先加菜,后加饭,不行,倒掉重来;
进车库,停在负一楼的空位,没像以往停负二楼,不行,开出去重来。

我儿子在2岁多的时候也是,玩具要按他的顺序摆放,进门先放包还是先拖鞋他要决定,上学每天都得走同一条路线,否则就哭闹着要重来。

重来重来重来……孩子的“固执”确实挺让人头痛的。

但孙瑞雪指出,秩序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如果秩序被破坏,会给他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也不利于他成人后,成为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人。

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保护、尊重他对秩序的要求,尽量给他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当秩序被破坏后孩子哭闹时,家长协助恢复秩序,孩子就会慢慢安静下来。

当有些秩序实在无法恢复时,家长耐心陪伴,允许他用哭的方式发泄出情绪,孩子自己也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3-5岁左右,诅咒敏感期

《捕捉孩子敏感期》中写道,3岁左右的孩子,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诅咒的敏感期来了!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没轻没重、乐此不疲地使用诅咒词汇。

儿子进入3岁后,一旦事情不如意,就说狠话、脏话:坏妈妈、臭妈妈;你这个臭粑粑;我要把你剁成肉酱;我要打死你……

以为只有自家孩子“口无遮拦”伤父母心,其实别人家孩子也一样。

《妈妈是超人3》中,嗯哼因为妈妈没怎么陪他,就大飙“狠”话:永远都不跟你说话了;你让我干什么事情,我都不帮你干了;晚上不跟你睡;圣诞节也不给你礼物了;离家出走……

《闪亮的爸爸》中,5岁的蛋蛋生气时,也不停对临时父亲潘玮柏说“脏”话:你发毛病啊、坏人大头鬼……

查阅资料才知道,不是孩子学坏了,其实是他们正在经历诅咒敏感期,一个语言敏感期中必经的阶段。

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当听到孩子说狠话时,不要反应过激,平静回应:嗯、哦、这样啊……时间久了,孩子觉得无趣,也就不说了。

当孩子是有情绪而说狠话时,可以尝试共情:你累了?你不高兴?想让我陪你?

当我这么引导时,儿子往往就委屈地说出事情缘由,哭着发泄出负面情绪。

这时候再给他一个爱的抱抱,告诉他妈妈爱他。感受到理解和爱后,他就能慢慢恢复平静。

4-5岁左右,婚姻敏感期

一般在4岁左右,孩子会进入婚姻敏感期

初始阶段,会“喜欢”自己的父母,要和父母结婚;接着,会意识到应该和同龄人结婚,而“爱”上一个同龄的小伙伴。

孙瑞雪认为,儿童形成结婚的概念,表明他对性别、自我、异性已经有初步的感觉,让儿童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将为他成人后的婚姻奠定基础。

曾看过一则视频,小男孩凯伦告诉妈妈,周末要和艾拉出去。

“谁是艾拉?”

“我女朋友。”

“你会和她结婚吗?”

“是的。”

“你们以后会生几个宝宝?”

“三个。”

捧腹之余,不禁想起教育专家尹建莉,曾分享过女儿圆圆小时候的事。

上幼儿园的圆圆,有一天兴冲冲告诉她:“妈妈,我最喜欢和马晓飞一起玩啦,我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看别人家孩子谈婚论嫁,觉得有趣,轮到自家孩子,不少家长就大惊失色了。担心孩子谈论这些影响不好,会禁止孩子讨论,不许他和喜欢的对象玩耍。

对此,孙瑞雪指出,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碎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父母不用大惊小怪,平等、正常、科学地和孩子交流就好。

像凯伦的妈妈,就大方地和他谈论女朋友、婚姻,甚至生小孩的事。而尹建莉,也在圆圆说要结婚时,笑着说好。

作为家长,平时可以告诉孩子,爱情是两个人互相喜欢,婚姻是两个相爱的人组建家庭,让他对二者有正确的认识。

也要引导他正确表达喜欢,不可以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比如嗯哼亲了泡芙后,杜江就告诉他,不经同意不要随便亲别人。而刘耕宏也告诉泡芙,如果有人要亲你,要先经过爸爸的同意。

孙瑞雪说,敏感期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

当孩子进入不同阶段的敏感期时,我们不要焦虑,每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孩子的智力水平会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耐心、理解和尊重,陪他度过这些特殊时期。

往期文章:

小步在家早教:孩子摸乳房、捏肚子、依恋布娃娃......这些细节,千万别忽视​zhuanlan.zhihu.com图标小步在家早教:别再被“伪早教”忽悠了, 这些误区恐怕会让你钱白花!​zhuanlan.zhihu.com图标小步在家早教:孩子发脾气,恭喜你,这是好事​zhuanlan.zhihu.com图标小步在家早教:宝宝被欺负?与其“打回去”,不如给孩子不被欺负的强大气场​zhuanlan.zhihu.com图标


Original url: Access
Created at: 2019-09-04 16:19:37
Category: default
Tags: none

请先后发表评论
  • 最新评论
  • 总共0条评论